媒體報導-用孩子的眼 看見地球的傷
中國時報【管婺媛/專訪報導】
在國內外獲獎無數的金鐘動畫導演邱立偉,曾改編林良同名作品《小太陽》描述台灣純樸社會人情,也曾以《小貓巴克里》關懷台灣土地。這次他再推新作《觀測站少年》,首次將舞台搬到台灣以外的歐洲,描述台灣少年跟著父親到瑞士氣候觀測站研究全球暖化的故事,將作品視角從本土推向國際。
「台灣人除了關懷腳下土地,也要關切全球的大環境,《觀測站少年》除了教育下一代珍視環境,也提醒如我這一輩的大人,要重視眼前的環境問題!」
專攻邊陲議題
邱立偉1975年生於台南仁德,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動畫研究所,不僅擁有動畫專才,更在2011年成為首位在北京電影學院取得導演博士學位的台灣導演,成為張藝謀、陳凱歌的學弟。他的作品多次入圍歐洲各國動畫影展,並獲兩座金鐘獎、中國動畫節金猴獎、韓國首爾動畫影展評審團大獎、金穗獎最佳動畫片、台北電影節城市影展首獎肯定。
從小在台南長大,邱立偉對南北城鄉差距頗有感觸,也讓他特別關注弱勢與腳下的土地,作品主題始終圍繞在城鄉差距、經濟開發等邊陲議題上,如《小太陽》、《小貓巴克里》呈現了台灣社會從70年代迄今,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景況。而新作《觀測站少年》,則將視野從本土延伸未來,將關懷核心放大到全人類身處的地球。
傳遞科普知識
《觀測站少年》作從小孩的視角觀察地球氣候對生活的影響,充滿省思。片中小男孩傑米眼見冰河融化、企鵝大量死亡,不斷向父親追問原因。最後他藉著氣候模擬器「摩西」,看見地球因暖化而傷痕累累的慘況,才理解這是因為人類過度經濟開發才導致的災難。
《觀測站少年》這部充滿氣候科普知識的作品,斥資3000多萬元,耗時近2年。邱立偉與成大地球科學研究所合作,花了8個月的時間學習氣候知識,將「正回饋」、「負回饋」等專業艱澀的名詞,轉譯成小朋友能容易理解的小故事,他堅持「動畫劇情可以天馬行空,充滿創意,但傳遞給下一代的知識,絕對不能有錯!」
新聞來源: 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40630000443-260115